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傷害正常細胞,由於化療藥物無法辨識器官位置,累積幾次化療後,容易殺傷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功能。每次化療前的抽血檢查,如果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指數低於化療標準值,患者將難以繼續接受化療,甚至療程可能被迫中斷,影響抗癌療效。
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胃腸肝膽科暨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陳建安表示,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大約8成患者會演變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若不治療,大約有25%會在20至30年內進展成肝硬化(喝酒會加速肝硬化的形成),一旦肝硬化形成,每年有2%至7%的機會罹患肝癌。
今年4月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發表1項最新研究指出,針對晚期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腫瘤注射PD-1免疫抑制劑,並搭配一系列免疫藥物與放療,能產生良好效果,目前除了淋巴瘤外,研究團隊也已開始進行乳腺癌和頭頸癌患者臨床試驗。
化學治療能有效殺死癌細胞,是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但接受化療期間,根據療程不同,約有30%至70%的病患曾發生味覺改變、味覺喪失,是癌症治療期間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常會有噁心、嘔吐、黏膜破裂,當食慾逐漸降低,加上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導致抵抗力下降與營養不良,讓抗癌路上困難重重。
食道癌在國內每年新增約2400名患者,其中超過9成為男性,名列台灣男性癌症死因第5位,治療預後極為不佳,全球不分期平均5年存活率不到2成。去年底藝人安迪與裕隆董事長嚴凱泰皆罹患食道癌,經歷多次化療,病情時好時壞,反覆不定,無奈最後仍不敵病魔,相繼離世。
根據一項全台灣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部分癌症病人在化療過程中,都有免疫功能遭受破壞,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的困擾,其中有4分之1更屬於重度癌因性疲憊症,嚴重程度超越睡眠困難、疼痛、食慾不振及憂鬱等。儼然已成為病友生活品質低落的主因之一。
抵抗力低下族群,當心敗血症要命。感染敗血症的高危險群,包括癌症化療後免疫功能不足者、糖尿病傷口癒合不易者、貧血肝病者、嚴重創傷燒傷者,手術後感染者。敗血症細菌感染後,在血液中繁殖,並釋放出毒素,雖然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卻無法清除這些毒素,這些毒素累積過多,就會傷害人體器官,使器官受損,最後造成器官衰
陽明大學一項針對1,141位癌友及親屬調查顯示,有高達92.4%對接受癌症治療感到遲疑、害怕或抗拒。最多人知道的副作用為「噁心嘔吐」有86.97%、「食慾不振」有84.13%、「脫髮」則有81.38%。現代癌症治療以西醫化療為主,但化療後副作用強烈,帶給患者身體諸多不適,雖然現今副作用比以往輕微,但
日前衛生福利部公布106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結果,癌症蟬聯首席,肺癌連續32年居第1,第2位是結腸、直腸和肛門癌,接下來的排名依次為:肝和肝內膽管癌、女性乳房癌、前列腺(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卵巢癌、口腔癌、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
大腸癌已連續多年位居癌症新發人數的榜首,且有年輕化趨勢。一項研究分析2013年資料,發現20歲以下罹患腸癌者是10年前的2.1倍;85歲以上更是10年前的3.3倍,推測跟環境毒素、飲食偏好及平均壽命延長等因素有關。
02-2581-1580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1段86號3樓
(04)2242-7000
台中市北屯區崇德路二段346巷25弄16號
環境的「外溼」加身體的「內溼」夾攻,身...
腦中風可分為血管破裂的出血性中風,以及...
近年來牙科醫療不斷進步,隱形矯正風潮也...
中醫師黃慶雲表示,菜花傳染途徑很多,但...